中国织造网 - 织造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成功故事 | 创业商机 | 纺织新闻 | 服装动态 | 国际新闻 | 家纺动态 | 企业新闻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纺织新闻 > 美丽壮锦献给党 广西12织娘正织造世界最大壮锦
N.biz | 商业搜索

美丽壮锦献给党 广西12织娘正织造世界最大壮锦

信息来源:zooaoo.com   时间: 2021-06-18  浏览次数:31

  6月16日,“美丽壮锦献给党”织锦仪式在南宁非遗生活馆举行,记者在仪式上看到,12名来自祖国南疆边陲——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的织娘正在编织一幅特别的壮锦。这幅壮锦长为12米、高为2.3米,于今年5月初开始编织,完工后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壮锦。?

  这是一幅寓意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奔向美好生活的“美丽壮锦”;这是一幅象征壮乡儿女感恩党、永远跟党走的“幸福画卷”。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织娘们满怀对党的感恩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编织这幅壮锦,并将其献给党,向党汇报壮乡广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可喜变化。

  据组织织娘开展此次织锦活动的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会长、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卡介绍,此次活动得到崇左市龙州县政府的支持和广西博物馆在专业上的指导,壮锦名为《美丽壮锦献给党》,由6120根经线和28000根纬线交织而成,预计在国庆节前后完成。

  设计效果图

  从现场悬挂的设计图中记者看到,在该壮锦图案的正中间,党徽等标识、“中国共产党万岁”“民族大团结万岁”等大字熠熠生辉。壮锦中的主体人物由代表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身穿盛装的青年男女组成,他们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满怀喜悦载歌载舞,向党的生日献礼;图案中还有铜鼓、翔鹭、凤灯等广西代表性文化元素;织锦所用丝线的颜色共有12种。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位身穿壮族传统服饰的织娘正站在高5.5米,宽3米的织机前忙碌。穿梭、拉筘、挑花,伴随着“哐当、哐当”,经纬线在织娘手中织成了一小节壮锦。

  据介绍,该壮锦运用改良纺织机进行“通经断纬”地手工编织,图案结构复杂,所用丝线直径不到传统丝线的二分之一,且要求一次成形没有接缝,因此难度比传统壮锦编织更高,一组2—3名织娘每班(8个小时)最多能织出4公分,可谓“寸锦寸金”。

  “编错一根线都会导致图案变形,要拆掉重来,难度真的很大。”39岁的织娘李冬莲说,“但是大家都很想快点把这幅壮锦编好,早上我们一般是8点开始编,有的姐妹六七点就来了。”

  据了解,这12位织娘都具有丰富的织锦经验,其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有织锦工艺大师、织锦技艺传承人、通过织锦脱贫致富的织娘等,织娘李雪娇更是和女儿潘俊欣、母亲黄秀娥三代同上阵。目前,她们分为3个班次,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1点轮班织锦。“要一直站着,辛苦是挺辛苦的,但是能参加这个活动很高兴。”李雪娇说。

  2016年,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自治区博物馆的指导和龙州县政府的配合下,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广西壮锦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自筹资金在龙州县双蒙村板池屯建立龙州壮锦技艺工坊,2018年该工坊被评为全国十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加入该工坊后,李雪娇靠每天在家织锦2至4小时,一年可获得1-2万元的收入。参加此次织锦活动的织娘,大多都像她一样,受益于“博物馆+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工坊模式,实现了“居家织锦致富”。

  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今年是“壮族织锦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第16个年头。据自治区博物馆党委书记吴伟峰介绍,与云锦、宋锦、蜀锦等过去只供皇家使用不同,壮锦一直是普通老百姓也能用的锦,且壮锦文化在广西各地都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壮锦技艺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问题,目前广西仅有龙州还有民间织娘织壮锦,“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不仅能给当地壮族妇女带来收入,还让壮族织锦技艺得到保护与传承,实现了对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和“推广性传承”。

  ?“壮锦的核心价值是表达壮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金龙镇的织娘们通过织锦感谢党带领她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于鼓舞和激励壮乡儿女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具有重要意义。”吴伟峰说。

  责编:黄?云?|?审核:梁 晴?|?复审:蒙树起??|?监制:韦尚雄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织造网证实,仅供您参考